當日14時整,演練正式啟動。模擬情景為一員工于4樓宿舍內酒后臥床吸煙,不慎引燃床邊垃圾箱,因醉酒未及察覺,宿舍迅速被濃煙籠罩。火勢迅速擴大,觸發煙霧報警系統。
消控室值班人員聞警而動,迅速趕赴現場,發現火勢已蔓延至多個房間,初步使用滅火器撲救未果,隨即撤離并緊急聯絡消防隊及保安隊領導。同時,5號樓消防警報大作。
保安隊領導接報后,迅速部署保安隊伍在關鍵路口設置警戒線。此時,正在宿舍區訓練的消防隊迅速響應,佩戴專業裝備進入火場,以濕毛巾掩護傷者口鼻,通過步梯將其安全轉移至救護車,送往醫院救治。與此同時,滅火組利用消防車對5號樓4層實施噴水降溫和滅火作業。
演練期間,專業人員向參演員工細致傳授高層建筑逃生技巧,著重強調避免擁堵和踐踏等安全要點。隨后,5號樓全體員工及安全員被要求返回各自樓層,待警報響起時,迅速打濕毛巾掩口鼻,彎腰沿最近步梯有序撤離至指定集合點。安全員全程觀察并記錄員工逃生表現。
演練結束后,朱總發表總結講話,強調安全是企業發展的基石,每位員工都應樹立牢固的安全意識。他表示,中新鋼鐵集團將定期舉辦各類安全演練活動,不斷提升員工的應急處理能力,共同營造一個安全、穩定、和諧的工作環境。
蘭州盛啟,共繪民企輝煌篇章
10月12日,蘭州城下,一場民營經濟的盛宴——“202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發布會”及“全國優強民企隴上行”璀璨啟幕!全國工商聯與甘肅省政府強強聯手,以“弘揚改革精神,共筑一流企業”為號,引領民企新時代浪潮,共繪高質量發展藍圖。
中新鋼鐵,榮耀加冕雙榜單
在這場民營經濟的星光大典中,中新鋼鐵集團閃耀登場!憑借卓越實力與創新精神,集團不僅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穩居第279席,更在制造業民企百強中榮獲第194名的輝煌戰績,榮譽證書在手,是肯定,更是前行的動力!
智造轉型,引領產業升級新風尚
近200億巨資投入,中新鋼鐵集團以智能制造為翼,翱翔于產業升級的藍天。智能工廠、服務化制造、精品化生產……一系列創新模式,鑄就了企業高效運營與高品質保證的堅實基石。結構優化、市場深耕、能源精細化管理,每一步都穩健而有力,向著新型實體企業的目標加速奔跑。
綠動未來,低碳發展顯擔當
綠色,是中新鋼鐵集團不變的底色。緊跟國家綠色低碳戰略,集團將環境友好與低碳發展融入企業血脈,從“江蘇綠色工廠”到“雙碳最佳實踐能效標桿”,再到“碳管理體系貫標示范”,每一份榮譽都是對中新鋼鐵綠色轉型成果的肯定,更是對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莊嚴承諾。
攜手并進,共筑中國式現代化夢
從智能制造到綠色生態,中新鋼鐵集團正以非凡的姿態,書寫著民營企業的輝煌篇章。這不僅是實力的展現,更是對未來無限可能的期許與追求。讓我們共同期待,中新鋼鐵在新時代的浪潮中,繼續乘風破浪,領航前行!
編輯:李修文
審核:李明坦
]]>中新訊:日前,由中新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參與編制的強制性國家標準GB1499.1-2024《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1部分:熱軋光圓鋼筋》 、GB1499.2-2024《鋼筋混凝土用鋼 第2部分:熱軋帶肋鋼筋》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(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)批準發布。
中新鋼鐵集團憑借在技術創新、產品研發和市場洞察方面的專業優勢,成功成為國家標準編制的主要參與單位。此次參與的標準項目涵蓋了行業內的關鍵技術領域,我司夏群總監等專家團隊發揮重要作用,共有11項國家標準征求意見被采納,成為被采納數量最多的提出單位,為提升行業標準水平和促進產業結構升級貢獻力量。
中新鋼鐵集團始終秉持“質量為本、客戶至上”的核心理念,全面實施質量強企和標準化戰略,近年來公司參與編制了7項國家標準、2項行業標準、6個團體標準已發布實施,還有多項標準正在制修訂當中。本次鋼筋三項標準調整了牌號設定、優化了規格系列、提高了部分力學性能要求、加嚴了重量偏差、修改了表面標識等加快了熱軋帶肋鋼筋等重點產品安全標準升級、筑牢安全生產標準底線、持續引領設備更新、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。此次全過程參與鋼筋混凝土用鋼標準的修訂,不僅彰顯了公司對國家標準編制工作的高度重視,更將以此為契機,持續加強技術創新與產品質量管理,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,為建筑鋼材行業的規范化發展奉獻更多中新智慧。
作為建筑鋼材行業的區域重點生產企業,中新鋼鐵集團將繼續秉持“創新、品質、服務”的企業精神,強化標準引領作用,堅持走“綠色、低碳、數字化”的高質量發展路線;積極與科研院所、行業協會展開深度合作,推動產學研一體化進程,擁抱鋼鐵行業的技術革新與發展,堅持安全性、先進性兩大原則,為國家“雙碳戰略”目標的實現貢獻更堅實的中新力量。
面向未來,中新鋼鐵集團將積極參與更多標準的編寫、修訂,將繼續致力于打造以“精品板材、優特鋼棒線材”為特色的產品制造基地,形成以熱軋卷板延伸加工為重點的產業鏈條,打造精品、智能、共享的區域一流鋼鐵企業,為鋼鐵行業和社會經濟發展展示企業新形象、樹立企業好品牌、強化資源循環利用,履行好更多社會責任。
文:卓文鏗
編輯:李修文
審核:李明坦